高温来袭,空调和环保该如何兼得?
6月28日,世界气象组织说,2015年至2019年很有可能成为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最热5年,现实的状况马上就给予了肯定回应。据悉,一向气候宜人的欧洲,上周连续6天遭热浪侵袭,6月28日法国南部的加拉尔格勒蒙蒂厄测得45.9摄氏度高温,西班牙部分地区温度超40摄氏度。而中国预报未来一周华北、黄淮将频繁出现高温天气,高温主要集中在北京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一带,多地高温天气可能会持续四五天。
高温来袭,空调和环保该如何兼得?
高温之下,寻求凉爽之地是生存的第一选择,空调也成为当之无愧的首选,也是科技为人们提供较好生存条件的体现。然而,空调的使用也会造成环境温度的升高,使用空调以保障健康和正常生存与环保之间似乎有了矛盾,而且这种矛盾还聚焦在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使用空调最多的国家。据国际能源署(IEA)2016年的数据显示,在全球16亿台空调中,整个欧洲仅占6%,日本占9.2%,美国占23%,而中国占35.1%。作为全球最大的空调制造和消费国,中国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5%以上,年均增速近20%,
高温来袭,空调和环保该如何兼得?
使用空调可能影响大气温度。首先是空调的运转需要电来维持,电力生产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。其次,空调使用的制冷剂也会释放温室气体到大气中。而且,使用空调与增加温室气体的因果关系也比较明确,发电需要的燃料主要是化石燃料。因此,使用空调排放的温室气体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气候。
不过,在环境和气候面前,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,只有满足了这个前提,才能顾及环保,也才有更好的环保。没有健康的人,甚至人的生命在热浪面前都难以保障,环保就失去了意义,也不会有环保。在这方面,欧洲也已经在转变观念。
对于空调,欧洲人向来是排斥的,无论是德国还是比利时,以及法国等,一般家庭都不装空调,甚至瑞士还有法律规定不许装空调。瑞士人认为,空调既耗电增加温室气体排放,也会排放大量化学物质污染空气,对人健康不利。自然通风是最好的,气温实在太热,也只是使用电风扇而已。然而,据悉,前一周的欧洲高温已经让德国、法国等国家不仅电扇供不应求,空调也成为抢手货。根据欧盟的统计,如今欧洲安装空调的家庭约为5%,但国际能源署最新市场评估预测,欧洲空调设备需求量在未来20年内至少将增加一倍以上,因为气候变迁导致创纪录高温肆虐欧洲的频率在升高,而且时间也在不断延长。
使用空调是为了更好地生活,而且使用空调也未必与环境保护势不两立,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两者得到某种程度的兼顾。6月14日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《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》,明确提出制冷产业发展的近期和中期目标,通过大幅提高制冷产品能效标准水平、提升绿色高效制冷产品供给、促进绿色高效制冷消费、推进制冷领域节能改造等措施,全面提升制冷行业整体能效水平,推动制冷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。为中国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同时,助力全球高效“降温”。
另外,作为用户,使用空调时采用节能的方式,使用一级能效环保空调,根据国家能效标准,同冷量的空调一级能效变频比三级能效变频要省电20%左右,一级能效变频比三级能效定频要省电60%左右,因此,变频一级不仅更节能,还更舒适。另外,如温度调到26摄氏以上,夏季,室温调得越低,所消耗的电量就越多,制冷时室温每调高2℃,均可省电10%以上。目前,公共场合夏季使用空调的标准是≥26℃,家用空调如果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-28℃,不仅更不容易吹生病,同时更节能环保。除此之外,调节为自动模式、晚上睡觉空调定时,开3小时左右,因为入睡后人体对热度就不太敏感了,而且到后半夜天气也凉快下来了。空调自动调高室内温度,使用睡眠功能可起到20%的节电效果。
在公共领域,城市中政府应当鼓励和要求装有空调的公共设施对公众开放,如图书馆、影视院、饭店、超市、地铁和公交车站、咖啡店等,以吸引公众并减少家庭空调的使用。另外,也要创造条件,提供自然消夏降温场地,如公园、河湖边、森林以及喷泉水雾和街道喷水降温等。